- 本期教程是教大家如何使用KS渲染一个较为真实的室外特写镜头,
- (教程中可能需要大家有一些ks基础,如果看的过程中不懂地地方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会尽力回复。)
- 话不多说,让我们来看看是如何通过KS达到以下效果的吧!
-
- 文末有源文件包
step.1 场景搭建设计
在rhino建立一个墙面和地面(地面也可以在ks钟建立地面),把水龙头和岩石盆建出来就行啦,造型都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可多说的。
(花的模型是网上下的,当然也可以自己建个面片,后期用不透明度贴图就可以啦,只是比较浪费时间,这里就没弄)
在场景搭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是:
1.水面需要有两层,一层在上一层在下(中间隔一定距离)
2.墙面需要布尔差集一下,场景内所有物体全部都需要倒角。
step.2 环境光源的设定
2.1导入模型文件后,我们拉近视角,设置到合适的角度
2.2在环境中更换HDR,选择outdoor中的最后一个户外场景(mountain-3K)
由于现在墙面无法被照亮,所以我们需要旋转HDR,直至水龙头身后的墙面也被照亮。(旋转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尝试)
2.3将镜头拉远,建立聚光灯,制造强投影。
2.4关闭HDR饱和度,调整图像曝光度/曲线/bloom至较为舒适的程度。
打光在这里不再展开过多篇幅,对该步骤抱有疑问的可以看下我的第一期教程(下方链接),那篇教程有较为详细的讲解如何打光。
https://www.xuexiniu.com/thread-243742-1-1.html
3.石台与水面的材质
3.1将石台的材质更改为“油漆”,选择一张石材贴图,同时链接油漆的“颜色”与“凹凸”并同步。1.在颜色处新建色彩调整,更改贴图的值与饱和度,使其呈现出较为舒适的色彩。2.将贴图凹凸高度修改至0.3以下。(太高了会很假)
3.2 在材质节点窗口新导入一张不同纹理的石材贴图,同样使用色彩调整降低其饱和度,按下C,观察其纹理在石材上的分布是否合理。
3.3新建一个材质“油漆”,并将油漆链接到“标签”节点上,此时,新的材质会覆盖老的材质。
3.4新建一个纹理“曲率”(右键-纹理-曲率),将零曲率(平整面)修改为纯黑,负曲率和正曲率修改为纯白。
3.5在曲率的影响下,石台的弯曲部分(即圆角部分)被识别,并被第二张贴图代替。
不透明度的原理为:黑色为100%透明度,白色为不透明(类似PS的图层)
3.6水面的材质:将第一层水面修改为玻璃材质,并为其增加噪点(碎形)贴图。这一步初步的制作出了简单的投影与折射。
3.7 将第二层的水面同样附加噪点(碎形)贴图,并将材质改为金属。(粗糙度=0),并将金属的颜色更换为浅蓝(模拟天空的色相)。
3.8 墙面的材质:墙面我是使用的ks自带的凹凸岩面材质,这里我只是更改了一下它的颜色。
step.4 花朵的材质
4.1绘制贴图:先在网上找一个类似的纹理,然后制作成如下的样式(黑底),将贴图导入材质节点,通过色彩调整修改为自己想要的颜色,映射模式选择为UV就好啦。
4.2花朵周围的黑边为贴图的黑色底,此时增加贴图的长款比例即可。(宽/长 从1改为1.5)
4.3其他花朵也同理,通过色彩调整赋予他们不同的色相,增加层次感。树枝的颜色为带有粗糙度的绿色“塑料”即可。
step.5 水龙头的材质
5.1 将水龙头的材质设定为油漆,将折射指数改为3以上,粗糙度0.1以上,并为其贴敷上一层黑色的金属锈贴图。该步骤是只做金属管最内部的材质与颜色。
5.2 为水龙头添加凹凸贴图,选中导入的贴图按C键,将破洞对准接缝处。将贴图连接到“凹凸”节点。将凹凸高度改为0.8。于此,我们基础的材质就做好了。
5.3 水龙头外表材质:在做完水龙头的黑色内芯之后,我们再给他附上外层的腐蚀铜材质。通过色彩调整,增强贴图的黄色色相。将金属的粗糙度调整至0.2以上(因为旧水龙头的反光已经很弱了)。此时,我们新建的标签材质覆盖了第一层的油漆材质,接下来我们需要为标签建立不透明度,把第一层的油漆露出来。
5.4新建节点“曲率”,识别出水龙头圆角的部分。
5.5新建节点“色彩复合”,将“曲率”与之前的凹凸贴图相连,混合模式改为“乘”。选择“色彩复合”节点,我们可以看见,圆角和关键部分都被识别出来了。
5.6 将“色彩复合”节点,与外层金属的“不透明度”节点相连,使先前调整的内部黑色基色露出。此时,大家可以看到,基础的感觉就出来了。中间那张同时作用于“凹凸”与“不透明度”的贴图极其重要,这张贴图的质量会直接决定整个材质的最终感觉。
5.7 分模线的制作:我们通过PS绘制分模线贴图。在PS里绘制如下竖线,随后使用滤镜-高斯模糊,将线条边缘模糊化。
为什么要模糊线条边缘?——被模糊的线条产生的灰度过度可以使凹凸高度有一个均匀的平滑效果,如果只有纯黑和纯白两种颜色,那么最终模型偏移会非常的锋锐,没有圆角。
5.8 将分模线贴图导入材质图,我们将映射方式改为“相机”,会发现贴图使这样的:
此时我们将相机改为稍微俯视的角度,使贴图呈正确分布,将模型切位两半:
但此时我们会发现这条线把整个模型都切掉了,而实际上分模线有些地方使不明显的,所以我们再右键新建一个“颜色渐变”。(右键-纹理-颜色渐变)
将颜色渐变与分模线使用色彩复合节点融合。按C预览,可以看到颜色渐变和分模线已经融为一体了。
新建节点“色彩反转”(右键-实用工具-色彩反转)与“移位”(右键-几何图形-移位),按照将色彩符合链接色彩反转后,再链接到移位上,最后链接到几何图形。设置好移位的参数,再点击上方的几何图形节点。然后接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分模线已经制作完毕啦!
- 为什么要色彩反转?——因为alpha偏移的定义是亮度=0时,无偏移,亮度=100时,偏离量=设置的最大偏移值。而色彩复合后,黑白的方向正是反的,我们需要进行色彩反转,分模线的位置才是白色,才会产生偏移。
- 为什么要使用俯视图相机?——因为我们使用的是相机映射的方式(而不是UV映射或者是框,平面映射),这种映射方式只能在固定的镜头映射,需要注意的是,偏移成功后切换到其他镜头时,不要再点击 几何图形节点,否则它会重新按照新的相机重新进行映射,分模线的位置就完全错误了。
5.9 切换为之前的镜头,使用同样的方法制作水龙头的旋钮,这里方法就不再展开啦!(需要注意的时旋钮处可以将粗糙度设置的低一些,这样可以表现出这个水龙头还常常被人使用)
step.6 导视牌的材质
6.1木质的材质:木头质感非常得简单,只需要贴上颜色和凹凸,调一调颜色即可。
- 6.2金属的材质:这里可以使用复制水龙头的材质过来,然后把饱和度全部去掉就可以啦,就不用再重新慢慢调整了。
6.3文字的制作:在PS里写上文字,同尺寸保存白底JPG一份,透明背景PNG一份,导入到材质图,将白底JPG贴在凹凸上面,而透明背景PNG贴在标签上面,就大功告成啦!
7.整体调整
7.1 调整相机镜头至合适位置,并为其增加景深。
7.2增加暗角,bloom,色差,再次调整曲线,色彩饱和度,曝光度等参数。最后再进PS里面P一P,就大功告成啦!!
- 最后的总结(废话):
- 多层材质的主要难度就是理解如何使用灰白图对物体实现不透明度操作,然后通过不透明度在物体的表面上面一层一层的叠上不同的材质。这种材质实现的做法并不只有这一种(比如还可以只使用JPG产生偏移,然后用PNG透明背景的污渍图直接贴标签,也能得到这种效果)
- 而黑白图不仅可以定义不透明度,也可以定义移位,粗糙,高光等多种节点,这些都需要反复不停地尝试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良好的理解黑白位图在ks中的应用,是进阶的关键之一。
(源文件版本为ks10)
|
|
举报 1